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自:百家号
2021年7月9日,由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十九期“国资大讲坛”在上海成功举办,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杨学山应邀作“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主题演讲。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裁张凤明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在沪央企、上海市区两级和长三角的国有企业代表及外地驻沪相关机构代表近300人出席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杨学山受邀担任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特聘专家,罗新宇为杨学山颁发专家聘书。
两个小时的演讲中,杨学山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杨学山认为,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的历史进程已经开启,推进数字化转型应当以工业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位置和使命出发,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
在杨学山看来,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三个典型路径:一是源自工业自动化;二是源自企业信息化和两化融合;三是源自新一代信息技术。杨学山表示,现在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处于发展早期,“本质与规律尚未把握,前面是大面积的无人区,不少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出现了困难,甚至是大面积的不成功或失败。因此,政府引导,企业试错迭代,探索路径,把握规律,十分重要。”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究竟是什么?杨学山认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使命是把握工业的战略地位,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工业企业虽然面临“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数字建筑”、“人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各种概念,但一定要记住,都是为了“一个企业”:说数字电网时,电网输送的是电流,不是数字,数字是为了电流的输送更加有效安全;讲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时,不要忘记汽车的社会功能永远是把人或者物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所有的智能,都是为了使这个过程更加方便、更加安全。
杨学山表示,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是智能化,数字是资源、网络是平台、算法算力是工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三化,最终是落实到智能化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线是融合,技术和模式都是融合的;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是坚持系统观念和系统工程。
在杨学山看来,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要从“不想、不敢、不会”转向“敢做、善为”,需要做到六点:一是战略与规划要谨记“一个企业”。无论什么企业、何种发展阶段及数字化转型的程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核心目标,工业企业的中心点始终是物质产品或工程。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或规划,是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一个子战略和规划,是为了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个努力方向,不是规划或转向一个数字化企业工业企业,不管哪个行业,都是为满足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提供物质产品及其服务,不能虚化;
二是清单与选择以企业的任务和问题为中心。“有了规划后怎么选择?先列出一个清单来。怎么列?是从企业的全局去列清单,主要是两个东西:一是当前面临的问题,需要解决的,二是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确定要做的事情。不同的工业企业列出来的数量和类型绝不相同。”
三是针对选定的项目确定系统、明确边界、确定要素。
四是解决问题,实现价值。“工业企业在不同的场景、 基于不同的技术方案,使用不同的特定的数字和数字化工具、不同的网络和算法算力。是场景决定用什么、怎么用,而不是相反。”
五是成本与路径要基于可行前提下的性价比。“可行不可行看企业基础与资源,看数字化相关的技术或设施基础、以人才为重点的能力、以资金为重点的资源,看组织的就绪度与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可行性确定了,下面就是性价比,降低成本,实现效果。”
六是提升能力是首要。“要由明白业务的、明白价值的、明白数据的、明白融合的明白人牵头。”
在最后的圆桌对话环节,杨学山与智慧云创始合伙人、上海国资院数字化转型中心执行主任陈雪频,上海联通智能制造事业部技术总监、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专家沈洲,大华股份企业业务部副总裁马骏驰,上海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长、上海国资研究院数字化转型中心首席专家李静,围绕“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话题了进行圆桌互动。
-
国资大讲坛简介
国资大讲坛系列活动是2018年5月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的指导下,由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高端活动,每期邀请一位国企改革创新标杆掌门人或国资业界权威大咖登台主讲,活动以“新时代、新国企、新征程”为宗旨,以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新趋势、国有经济使命与功能、国有企业创新模式经验分享为主要形式,努力打造新时代“开放、创新、实践、共享”的政策学习、创新推广、舆论宣传平台,致力于成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思想盛宴和理论高地”,目前已经举办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