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2]热烈庆祝我公司成功中标江苏大唐国际吕四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全厂安防系统维护项目。

热烈庆祝我公司成功中标江苏大唐国际吕四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全厂安防系统维护项目,达成了与大唐的又一次合作。公司凭借优秀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安防项目的设计、施工及维护经验,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奋勇拼搏,连续中标项目,一方面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实力体现,同时也是客户充分认可的结果。相信接下来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引领和公司同事的积极努力下,公司必将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篇章!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未来城市将朝着高度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强调利用未来科技推动城市治理服务转型,实现城市高效能、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未来城市将发展成为可感知、可运营、可管控、可服务的城市。

未来城市将朝着高度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强调利用未来科技推动城市治理服务转型,实现城市高效能、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未来城市将发展成为可感知、可运营、可管控、可服务的城市,核心就是要依托智慧交通和未来科技打造四个城市(4C),即全息感知城市(Perception City)、在线推演城市(Deduction City)、闭环管控城市(Managing City)和全程服务城市(Serving City)

 

图1 面向未来城市的4C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首先是建立基于空间单元大数据的全息感知城市。一是建立智慧路口和智慧路段的建设标准,以智慧道路为核心推进新一代道路全息感知体系建设,实现多层次、全时空乃至车道级感知;二是依托大数据技术、交通溯源技术,对人车路进行动态全方位监测评估。利用大数据+AI技术,支撑交通拥堵机理分析、交通事件发现(比如道路险情的预警)、舆情分析、日常警务巡查等。

 

图2 新一代智慧道路感知生态体系

 

图3 基于AI的新一代大数据监测评估体系

其次是建立支撑复杂环境下交通情景再现与预判的在线推演城市。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相当于建立一个平行系统,实时推演和预测交通运行状态,实现从“感知-推演-管控-服务”闭环,将重塑整个交通出行和管理模式。一是可以提供短时交通预测和路径规划服务,进行交通流的调控,我们在深圳正在全面拓展在线仿真覆盖道路网络范围,前段时间交通部领导在市交委指挥中心检阅了深圳交通中心的成果,认为非常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二是对交通事件进行推演模拟,及时制定快速应急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深圳交通中心与深圳交警合作正开展大量应用,将进一步打造为交通事件快速响应的后台交通大脑。

 

再者是构建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数据”协同运行的闭环管控城市。推进政府规划建设管理过程再造与升级,分别提供区域级、城市级、园区级、节点级整体解决方案。

 

图4面向政府规划建设的四级管控方案

一是区域级层面,构建主动管理的精明调控体系。例如美国部分州基于Metropia App实现民众全过程诱导和奖励激励,影响了20%的人在高峰期改变出行计划。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区域宏观控制战略指导下,可制定面向多元需求的个性化管控方案。

二是城市级层面,建立城市级交通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支撑政府规划决策、行业运营管理和公众智慧出行服务。面向未来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要前瞻性部署未来交通设施,形成新型交通组织模式和城市级管控模式,比如建立城市级车联网管控中心,未来的街道设计理念也要全面优化。目前我们在深圳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应用探索。

三是园区级层面,利用智慧园区、特色小镇的综合感知数据,面向园区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服务和个人服务提供交通综合服务。

 

四是节点级层面,整合道路内跨行业交通设施,通过前端计算和后台管控,实现道路运行管控和设施监测运维。

 

最后是构建“综合性-个性化”的全链条智慧出行服务城市。以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的理念,将各种交通模式进行高度整合,通过信息集成、运营集成、支付集成,为用户提供从出行前到出行中到出行后的全链条服务。一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后台出行规划系统,包括行为分析、需求配置、行程规划和费用结算。二是政府-企业-民众多方参与,打破原来的政府主导模式。比如芬兰的Whim APP和新加坡My Transport APP都是政府参与,企业为主运营的,可以提供不同模式的服务。三是提供精细化的公交管理服务,包括智慧公交场站运营。四是提供移动互联、无感支付的智慧停车引导等服务。

 

把握未来城市关键趋势,聚焦未来智慧交通四大体系建设,打造全息感知城市、在线推演城市、闭环管控城市和全程服务城市四个城市,期望新一代智慧交通完整解决方案为未来智慧城市的构建探索有益路径。

 

智慧市场解决方案

建设思路

打破传统模式中间商层级多、售卖货物不知去向的传统模式,建立由供应源头到商贩的供销体系,并做到消费可追踪、食品可溯源。

智慧市场全景图

智慧市场解决方案运用主流技术,围绕特斯联三大优势,技术、金融、客户,实现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打造地片规划设计+智能化建设+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综合体运营为一体的智慧市场新模式。

数据架构

市场监督管理大数据通过数据织一张“ 监管之网”,实现市场监管的可视化、数据化和精准化,有效提升市场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手段、能力和效率,为市场环境优化提供科技手段。

节能管理

通过云+AIOT技术组合方式,提供全链式智能服务和管控,实现智慧市场的节能减排,助力智慧市场的数字化建设和运营。

降本增效:结合AIoT技术实现能耗数据的自动化远程采集和预警,减少人为抄表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全程透明化:实现业务闭环的全过程能源能耗管理,沉淀管理数据和经验,过程图形化和可视化;

节能策略可定制:可自定义设备联动策略和节能策略,满足不同项目节能管理需求;

能耗费用有效管理:采用预付费的方式管理能耗费用,提升市场能耗缴费管理效果;

一站式能耗服务:提供报事报修,费用缴纳等的一站式服务,提高业务和管理效率,提供便捷服务。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发展现状及挑战

  • 园区信息化建设,如:弱电集成、信息通信系统、 物联网络、园区管理、物业服务、办公应用等;
  • 面向入园企业提供供应链及市场平台服务:面向入园企业 的专业化供应链服务,和集中采购、市场推介平台等服务;
  • 面向入园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为园区工作人 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如:公共设施建设、租 赁和运营服务,云平台服务、统一支付、商财法、人力 资源、投融资服务等;
  • 结合产业平台优势,整合入园企业优质资源,打造资 源共享平台,推动园区生态建设等;

截至2020年底,中国有各类产业 园区15000多个。

现状及面临问题

1.园区供给相对过剩,同质化严重,招商难: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产业园区整体空置率高达43.2%。即使在商务发达的上海,商务园区的空置率也超过10%,部分园区空置率超过20%。主要指园区在产业结构、功能定位等方面趋同。一是园区产业结构同质化。 产业特色不明显。二是同区域同类型产业园区过于集中。

2、重招商、轻运营,软实力不足:

缺乏高品质服务部分园区还在依靠在“建房卖地”、“做房东收房租” 的传统发展路径,服务理念和软实力欠缺,信息化建设和集成服务支撑远远不够。未能搭建助力企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智慧化园区平台。

3、运营管理粗放,安全风险不可控:

部分园区缺乏智能化的物业管理手段,园区资产不可视、不可控。运营质量和安全风险应对以被动响应为主,缺乏主动防御,应急指挥调度响应不及时。

4、园区运营的三个层次:

作秀、做实、做模式;部分园区由政府主导行政干预过多,定位不清晰,盈利能力较差,急需进步升级、 转型,做实。

5、没有构建园区生态,难形成产业闭环。

智慧园区建设的核心痛点

园区运营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竞争压力大 园区运营多是包租婆是租赁管理,运营成本缺少细节 化经营分析,粗犷化运营,难以从细节上管控成本。

园企服务资源少,产业链 服务难,经济增长慢 园区内服务资源少,难以促成产业链内循环经济圈, 致使园内企业孤军奋战,经济成长缓慢。

园区数字智能系统繁多, 信息孤立,难全局掌控 园区信息化建设周期不同,会迭代更新,新旧应用之间 数据存在重复,独立应用独立管理难以实现交互管理, 难以以实现“数据支撑决策”。

园区公众生活配套服务短 板,难以留住人才 园区生活配套缺乏,如交通不便、缺少一站式政务大 厅、缺少育儿机构、商财法税缺少驻地办公机构,致 使园内人才难以流失。

建设目标:智能化运营+产业赋能,打造区域标杆的AIoT园区

方案定位

1、面向园区:智能化运营平台和产业赋能服务的提供商

2、面向政府:智慧园区数字化转型及运营管理的合伙人

核心价值

管理:基于特斯联自有园区打磨及场景数据积累, 提供最懂业务的园区全功能管理平台。

服务:提供企业服务平台,融合特斯联生态应用及 服务,提升园区增值服务能力和水平。

展示:通过强体验深感知的数字孪生平台展示园区 的招商成果和企业的科创成果。

赋能:导入特斯联的产业生态优势,为园区入驻企 业提供产业赋能的资源,促进科创成果孵化。

方案亮点

新基建:纳入设计规划统筹考虑,减少重复投资。

弹性扩展:基于TACOS的平台能力,整合全场景 数据,支持场景弹性扩展,加速场景部署。

展示体验:打造基于数字孪生的体验展示中心, 融入交互体验元素,宣传展示招商及科创成果。

园企互动:整合园区内外部的企业个性化服务资 源,加强园企互动交流,拓展园企业增值服务内 容,提升园区个性化服务能力水平和服务价值。

智慧文博解决方案

智慧文博系统从“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及“互联网+”等四个方面提供专业智慧文博应用系统平台的整体规划咨询、软件开发、数据采集加工、系统集成等专业信息服务。

 

  • 概述

智慧文博面向博物馆、文物局、考古研究院(所)等用户,从“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及“互联网+”等四个方面提供专业智慧文博应用系统平台的整体规划咨询、软件开发、数据采集加工、系统集成等专业信息服务。满足文博用户的文物保护、业务管理和社会服务需求,达到智慧的业务高效管理、推动中华文明传承、为公众提供便捷文化服务和文化旅游目标。

  • 功能模型

 

  • 方案优势
  1.  面向博物馆提供以观众服务为中心提供参观前“吸引”、参观中“体验”、参观后“学习交流”的智慧服务;提供馆内文物科学管理、观众行为分析、绿色智能运营与行政业务协同办公应用的智慧管理;基于藏品预防性保护、智能库房管理,为博物馆业务人员对文物保护方法研究和制定保护措施提供智慧保护。
  2.  面向考古部门提供涵盖考古全流程业务的考古地理信息管理、考古项目管理、基建项目/主动性项目考古管理、出土文物管理等业务应用,实现考古项目资源数字化、考古项目信息可视化、考古数据管理信息化;在提升考古工作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准确的文物保护和考古遗址范围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辅助决策。
  3.  面向文物保护修复和研究部门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可移动文物修复项目管理,将文物修复工作的操作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究贯穿于修复的全过程确保文物修复工作科学管理。满足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科学规范归档,形成专业数据库为文物修复行业的知识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4.  面向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建立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满足各级管理机构及时准确地获取文物相关信息,有效解决了传统工作模式下产生的信息滞后、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及巡查员的日常保护和巡查管理工作进行技术监督,掌握文物与文物三线(文物本体、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现状,及时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安全隐患,并做出科学决策,总体提升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水平。

 

智慧楼宇解决方案

通过利用具有物联网2.0特征的WF-IoT技术,将其改造成商用智慧照明物联网,并利用“一网多用、一物多能”特性,对建筑内的环境参数、设备设施和工作人员进行采集和智能控制,有效地降低能耗和日常运维成本,提高智能化管控水平。

 

1 背景

智慧楼宇(IB,Intelligent Building)也称智能建筑、智能楼宇,它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和控制等各方面的先进科技相互融合,合理集成为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动化、信息管理科学、服务高效优质、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是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新型建筑。

 

智慧楼宇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逐步被人们所认同。进入到21世纪的信息时代,人们从信息资源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智慧楼宇的需求,提出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自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订的《智能建筑行动方案》以来,后续出台的政策大多要求智慧楼宇贯彻“绿色、安全、智能、高效”方针。

一直以来,智慧楼宇采用类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这使得智慧楼宇的可靠性差、组成复杂、造价昂贵,有时甚至阻碍了智慧楼宇的发展。

 

 

今天,随着智慧城市如火如荼的开展,具有“网格拓扑、云/霾/雾融合计算、分布式智能、可软件定义、全自动控制、应用即服务”等特征的物联网2.0正在向我们走来。基于物联网2.0构建的智慧楼宇,可以使建筑内众多公共资源具有语境感知能力,积累智慧楼宇所需的大数据资源,才可能运用人工智能去进化楼宇的智慧,使其真正成为智慧城市的细胞。

2 方案概述

为此,本方案以建筑内分布广、数量大、能耗高、运维难的照明系统为切入点,利用具有物联网2.0特征的WF-IoT技术,将其改造成商用智慧照明物联网,并利用“一网多用、一物多能”特性,对建筑内的环境参数(照度、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设备设施(动力、空调、安防、通风、消防、遮阳、停车等)和工作人员(人员信息和位置动态等)进行采集和智能控制,有效地降低能耗和日常运维成本,提高智能化管控水平,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1)改良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智能化手段,监测和调控楼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照明、遮阳等,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确保运营的安全可靠。保障建筑内所有机电设备和安防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楼宇内部的人员、数据和财产的安全提供重要的保证。

(3)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对地下停车场、会议室、楼内公共区、卫生间、办公室、办公设备等资源进行智能化管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

3 方案特点

(1)更透彻的感知。深触大楼的每个角度,使建筑内每一个节点具有真正的语境感知能力。

(2)更广泛的互联。不受线缆羁绊,具有不依赖中心(监控中心或管理中心)或上位计算机系统的分布式智能,使“万物直接互联”(真正互联)得以实现;

(3)更灵活的互通。实现各个数据管理模块与各业务功能模块之间的灵活互通,使得数据的共享及业务功能的组合更加便捷。

(4)更深入的智控。结合业务特点,实现众多楼宇设备设施联动管控和协作处理功能。

4 方案优势

(1)降低建设成本

a、可以同时实现智能照明、安全预警、环境监测、能耗监测、安防报警、视频联动、抄表计量、设备状态监测、门禁控制、动力环境监测等传统十余项强弱电功能;

b、强弱电、基础网络、综合智能化一体化融合,避免了重复建设;

c、取消了控制回路,极大简化了供电回路,降低了建设、安装成本;

d、智能化综合投资可以降低5到10倍。

(2)高安全水平

a、实现了门禁、人体传感器、视频摄像头、环境数据、人员位置、照明灯具等设备的智能物联,低成本实现了安全预警、立体防护,大大提升整个建筑的安全水平;

b、实现对动力、环境、设备等运行参数动态监测,超出设定范围时自动发出预警,同步触发联动报警、视频等,毫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c、智慧照明给用户带来人性化、理想化的体验,保证有人出现时,监控画面始终高清,提高防护等级,实现了安全与节能的完美统一;

d、与安防系统融合,报警时联动照明等,提高防护等级。

(3)降低综合能耗

a、采用高效节能第四代LED智能灯具,相较于传统灯具,一次节能超过50%;

b、通过高效光源、动态调光,二次节能超过15%;

c、通过多种智能传感器、视频联动等,实现“人来灯渐亮,人走灯渐暗,延时后自动关”全自动照明控制,三次节能约15%到90%。

d、通过与空调、新风系统的智能化联动控制,极大地降低了能耗;

e、通过对整个建筑能耗的动态实时监测,优化运行流程,实现节能降耗。

(4)提升用户体验

a、实现了所有公共区域照明、空调等设备的全自动控制,全自动日夜模式切换、节假日模式转换,无需人工干预和管理;

b、实现了会客区、会议室等区域的一键式场景控制,场景包括同步联动空调、新风、视频、电视、投影、窗帘、幕布、门窗等设备;

c、实现了办公室区域最为灵活的本地控制,无源无线智能控制器可以部署在任何位置,可以控制任意的控制对象;

d、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和管理终端,实现远程、统一、集中的、可视化、智能化控制;

e、简化企业管理,体现人文关怀,凸显科技感,提升企业形象。

 

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化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给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变化,让智慧教育与信息化进一步融合。

一、背景和现状

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提出,以“三全两高一大”为目标。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为重点。以智能学习环境为支撑,以数据安全为保障,推进“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化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给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变化,让智慧教育与信息化进一步融合。其中智慧教学环境是基础,而网络作为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唯有与学校的业务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支撑学校日益丰富的应用建设。

 

二、需求分析

  • 学校基础设施种类多,网络复杂:有线网、无线网、设备监控网、物联网。广播、一卡通、门禁等各种应用终端,网络管理及其复杂。
  • 改善学生教学环境,体现智慧校园:教室中的教学环境需要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提升老师的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教学体验。
  • 教学应用上线慢机房设备维护复杂:数据中心按照应用上线,一台服务器一个应用,浪费资源,并且应用上线需要服务器的一系列的操作,上线麻烦。
  • 学校的各种PC桌面需要更高效的服务于教学:老师教学U盘资料拷贝读取不方便,学校的计算机教室教学应用不智能。
  • 智慧校园信息化,需要更加安全可靠:需要根据等保2.0的安全标准对学校的IT信息化业务做统一保障。
  • IT基础信息化需要智能运维:需要简单、高效、可视化的运维管理措施提前发现问题,快速解决故障。

三、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IT基础设施架构图

1.三网合一

  • 集中管理:有线网、无线网、物联网三张基础传输网络深度融合统一控制。
  • 使用方便:全部采用WEB页面配置控制,包括设备上线、配置、认证、调试等。
  • 兼容性强:可并入原有网络,与安全设备融合,统一认证,统一管理。
  • 扩展性强:平台扩展性强,控制器统一对接,能扩展更多应用。

 

 

2.Sec Campus园区网方案

  • 极简架构、网络上线快:设备采用信锐独有的“SDP”技术快速上线,一套校园网可10分钟内完成自动部署上线。
  • 海量终端高效接入:基于IP、类型、位置、时间等4元素,终端接入批量审批,快速安全上线。
  • ITSE东西向流量安全:可对网络内部安全进行记录、识别、呈现、隔断,保证基础通信安全。
  • 运维简单:可视化运维管理,在同一个控制平台上对三网进行维护,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减少故障率。可支持APP远程运维,跨互联网运维管理。

3.全场景Wi-Fi6无线方案

  • 基于校园不同场景全覆盖:高密AP平板教室、图书馆、大礼堂、食堂;普通AP传统教室、实训楼。面板AP办公室、宿舍、公寓;室外AP操场、室外公共区域等。
  • Wi-Fi6无线:不同场景AP全系升级支持WIFI6最新协议,满足未来应用和发展。
  • 无线安全防护:DDOS防御、ARP扫描、IP扫描、防钓鱼、端口扫描防御,禁止客户端私设IP等等,对典型的危险攻击行为者加入到黑名单中,即时发现网络攻击并进行防御。
  • 多种认证方式:支持校内老师BYOD认证,外来访客微信小程序认证、短信认证、APP认证等。

4.云、网、端整体安全方案

  • 交换机、无线、物联网底层安全:网络层东西向流量内部安全,可识别、记录、呈现、隔断。
  • 深信服等保全套安全设备: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数据库安全审计、终端安全、云安全、态势感知等。
  • 云网端全设备联动:可与SIP态势感知平台深度联动,通过深信服安全设备检测到应用层攻击后指令联动网络层识别从端口以及MAC底层封杀病毒终端。

 

5.“春蚕”软件定义教室方案

  • 多协议物联网设备控制:采用多协议物联网网关控制智能教室内绝大设备(窗帘、空调电扇、灯光、门锁、投影、一体机、电子班牌等)。
  • 智慧教室环境检测:通过环境传感器采集,联动红外遥控智能插排开启空调、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自动调节教室环境。
  • 一键情景化环境:通过灯光、窗帘、红外、智能插排等做到“上课、下课、影音、午休”等一键实现教室不同场景控制。
  • 统一平台分级管理:通过物联网三合一控制器,平台对所有教室进行统一检测,统一管理,统一展示。

 

6.校园智能环境监控调节方案

  • 温湿度、空气质量等环节监控:通过温湿度、CO2、甲醛和VOC等传感器,实现对校园环境的监测,确保温湿度和空气质量保持在优良水平,使得教师和学生处在绿色健康的环境之中。
  • 机房弱电间环境管理:通过机房动环监控系统对机房设备及环境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具体风险级别设置分级告警,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告警信息,实现告警必达。
  • 安防监控:可对校园安防监控,用电火灾等,统一安全管控,系统通过短信、app报警通知管理人员。
  • 用电节能:通过智能空开插座,对全校用电实时检测,统一控制,节能环保。

 

四、方案价值

 

智慧校园IT分析数据展示平台

 

三网合一统一管理,统一应用。Sec Campus园区网快速上线,极简运维。全系列Wi-Fi6无线满足未来应用。“云网端”立体防护控安全。SDC春蚕软件定义智慧教室。全校物联网智能控制安防、用电、环境。统一数据分析,构建大数据平台,形成学校IT画像,全面打造新一代中小学智慧校园网络。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自:百家号

        2021年7月9日,由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十九期“国资大讲坛”在上海成功举办,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杨学山应邀作“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主题演讲。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裁张凤明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在沪央企、上海市区两级和长三角的国有企业代表及外地驻沪相关机构代表近300人出席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杨学山受邀担任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特聘专家,罗新宇为杨学山颁发专家聘书。

        两个小时的演讲中,杨学山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杨学山认为,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的历史进程已经开启,推进数字化转型应当以工业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位置和使命出发,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

         在杨学山看来,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三个典型路径:一是源自工业自动化;二是源自企业信息化和两化融合;三是源自新一代信息技术。杨学山表示,现在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处于发展早期,“本质与规律尚未把握,前面是大面积的无人区,不少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出现了困难,甚至是大面积的不成功或失败。因此,政府引导,企业试错迭代,探索路径,把握规律,十分重要。”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究竟是什么?杨学山认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使命是把握工业的战略地位,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工业企业虽然面临“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数字建筑”、“人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各种概念,但一定要记住,都是为了“一个企业”:说数字电网时,电网输送的是电流,不是数字,数字是为了电流的输送更加有效安全;讲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时,不要忘记汽车的社会功能永远是把人或者物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所有的智能,都是为了使这个过程更加方便、更加安全。

        杨学山表示,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是智能化,数字是资源、网络是平台、算法算力是工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三化,最终是落实到智能化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线是融合,技术和模式都是融合的;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是坚持系统观念和系统工程。

        在杨学山看来,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要从“不想、不敢、不会”转向“敢做、善为”,需要做到六点:一是战略与规划要谨记“一个企业”。无论什么企业、何种发展阶段及数字化转型的程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核心目标,工业企业的中心点始终是物质产品或工程。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或规划,是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一个子战略和规划,是为了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个努力方向,不是规划或转向一个数字化企业工业企业,不管哪个行业,都是为满足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提供物质产品及其服务,不能虚化;

       二是清单与选择以企业的任务和问题为中心。“有了规划后怎么选择?先列出一个清单来。怎么列?是从企业的全局去列清单,主要是两个东西:一是当前面临的问题,需要解决的,二是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确定要做的事情。不同的工业企业列出来的数量和类型绝不相同。”

       三是针对选定的项目确定系统、明确边界、确定要素。

       四是解决问题,实现价值。“工业企业在不同的场景、 基于不同的技术方案,使用不同的特定的数字和数字化工具、不同的网络和算法算力。是场景决定用什么、怎么用,而不是相反。”

       五是成本与路径要基于可行前提下的性价比。“可行不可行看企业基础与资源,看数字化相关的技术或设施基础、以人才为重点的能力、以资金为重点的资源,看组织的就绪度与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可行性确定了,下面就是性价比,降低成本,实现效果。”

       六是提升能力是首要。“要由明白业务的、明白价值的、明白数据的、明白融合的明白人牵头。”

       在最后的圆桌对话环节,杨学山与智慧云创始合伙人、上海国资院数字化转型中心执行主任陈雪频,上海联通智能制造事业部技术总监、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专家沈洲,大华股份企业业务部副总裁马骏驰,上海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长、上海国资研究院数字化转型中心首席专家李静,围绕“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话题了进行圆桌互动。

  • 国资大讲坛简介

       国资大讲坛系列活动是2018年5月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的指导下,由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高端活动,每期邀请一位国企改革创新标杆掌门人或国资业界权威大咖登台主讲,活动以“新时代、新国企、新征程”为宗旨,以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新趋势、国有经济使命与功能、国有企业创新模式经验分享为主要形式,努力打造新时代“开放、创新、实践、共享”的政策学习、创新推广、舆论宣传平台,致力于成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思想盛宴和理论高地”,目前已经举办29期。